都兰县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农牧业发展新优势 青海新闻—中国新闻网-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
中新网青海新闻3月21日电 (张晓兰)近期,都兰县统筹抓好人才支撑、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绿色发展与高效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全县农牧业高质高效发展。
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60亿元大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2.74亿元,增长5.1%,对地区生产总值拉动贡献率为37.1%,农牧区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6元,同比增长8.4%。
专业化人才为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续航助力。深刻把握专业技术人才在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提高专业认知、推动生产实践、促进科技转化为人才培养路径,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矩阵,全县农牧业生产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向强化专业、注重实践转变。注重加强同省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围绕枸杞、藜麦等特色产业种植技术实地开展培训指导,并在全省率先建立百人乡村振兴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专家智库,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以培育本地化专业技术人才为导向,2023年搭建青海省都兰县科技特派员001号工作站,组建全县农技推广工作室,遴选70名基层农技推广技术指导员,选派科技特派员,针对性开展农技推广服务。聘请省农林院专20名家联合县内种养殖专业技术人员组建青海高远锦禾藜麦种植省级专家服务基地,创新研发具有企业知识产权的青白藜一号品种,研发藜种丸粒化技术,提高藜麦发芽率,降低见苗人工成本,该技术已获得国际专利。培育的藜麦经营主体已拥有种植及加工有机双重认证,成为盒马鲜生,山姆超市等国内大型超市供应方。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实施高素质农牧民培训项目,开设种植与养殖领域专业培训班,着力提升专业化技术水平。
科技化水平为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积蓄势能。充分发挥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优势,通过科技化、智能化技术手段赋能,强化农牧业科技输送,突出科技创新技术对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持力度,加速推进优势产业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绿色化的迭代升级。农业生产领域,围绕藜麦、青稞等特色优势产业,确定种子生产核心区,2023年建成小麦、青稞、藜麦原良种繁育基地8100亩,2024年计划建成小麦、青稞、藜麦原良种繁育基地、油菜展示示范基地共计5400亩,2023年生产小麦良种181.5万公斤,种子商品化率达到49%以上;青稞良种72万公斤,种子商品化率达到30%以上;藜麦原良种39万公斤,种子商品化率达到70%以上,基本满足全县生产用种需求。建立土壤墒情固定监测站点,及时监测为调整农业结构和重要农事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和直接的服务,继续开展春小麦水旱地生产试验,通过先行先试为审定推广和投产使用提供依据。枸杞深加工方面引进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培育枸杞低温真空脉冻锁鲜设备,日加工锁鲜枸杞100公斤,有效填补全省鲜果枸杞锁鲜技术空白,依托枸杞叶蛋白质含量高的优势,邀请省羊产业平台专家研发枸杞叶在饲料中的应用,今年将进行饲喂试验。持续加大优质品种培育力度,先后培育出柴杞1号、青白藜1号、柴青1号、昆仑15号等枸杞、藜麦、青稞新品种,试种成功枸杞番茄,培植出白玉萝卜等新产业,引进先进的gps导航播种技术,等行距精准的播种技术有效保证出苗均匀,2023年萝卜亩产效益达到5000元。同时,在养殖领域大力推广藏羊母羊妊娠期精准补饲技术、泌乳期精准补饲技术、羔羊断奶技术、羔羊精准补饲技术等高效养殖技术,羔羊生长周期缩短为6个月,羔羊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母羊实现两年三胎。
机械化投入为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升维定位。以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为主要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机械化技术的有效供给,通过技术引领和装备支撑,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农业机械化产业链不断延伸。2023年,全县农作物机耕面积29.78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5 %以上,农业机械效率有效提高36%,亩均增产80斤,农机手人均年收入达3.5万,实现户均增收300元/亩。立足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试点契机,统筹实施全县土地确权面积45%份额11.6万亩农业生产托管试点,投入中央资金991万元,培育和选定服务主体15家,在全县5个乡镇20个村提供耕、种、防、收全程服务,服务小农户1400户。2021-2023年托管的粮食作物收益高于往年10%以上。2023年都兰县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县。积极运用无人机飞防技术,开展农作物有害生物专业化统防统治,对全县12.4万亩耕地开展防控,完成鼠害防控1.5万亩次,农产品质量产业化经营层次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