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撒拉绣作坊:以“就近就业”留住民族情感记忆 青海新闻—中国新闻网-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
中新网青海新闻8月1日电 题:黄河岸边撒拉绣作坊:以“就近就业”留住民族情感记忆
作者 潘雨洁
午后的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甘都镇阿河滩村,百年古榆树掩映下的村庄温暖闲适,撒拉绣非遗就业工坊中却不见绣娘们的身影。
“现在是农忙季,大家都放假回家干农活去了。”工坊负责人韩维忠向记者说:“冬天农闲时订单还是挺多的,像去年,绣娘们一个月能挣四千五,整个工坊收入在194万左右。”
近年来,阿河滩村充分利用撒拉族传统刺绣工艺优势,建成非遗就业工坊,采用“农户 公司 基地”模式,辐射带动全县村落,目前有160多名计件工。绣娘们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手接单,利用空闲时间在家便可制作绣品,实现就业增收。
撒拉绣产品展销室内,挂件、香包、鞋垫、扇子等绣品琳琅满目、制作精良。
“撒拉绣的图案以花草风景为主,少有人物动物,颜色比较鲜艳,体现出长期生活在黄河岸边的撒拉族对山山水水的热爱,同时绣品也十分注重实用性。”韩维忠表示。
他介绍,目前工坊的订单来自全国八、九个省份,“在东西部协作帮扶下,绣品在北京、无锡的青绣非遗馆里展销,我们每年都能多次出省交流,让绣娘们跟全国各地的老师学习。”
“以前,我们的撒拉族女孩子只会一种针法、几类图样,基本都在绣鞋垫、绣枕头,用作自己的嫁妆。”韩维忠说,“但现在,图案更丰富、产品更大众化,针技法也在不断提高。”
在他看来,世代相传的撒拉绣代表着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递情感、承载记忆。
“然而,如今愿意学习传统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人选择离乡务工、开拉面馆,同时,手工刺绣也非常耗时、成本较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保留着绣娘亲手制作的传统,以帮助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的形式,留住我们的民族记忆。”韩维忠说。
近日,由青海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组织的“党旗辉映新征程 实干笃行在一线”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海东站)举行。在此期间,媒体记者一行探访黄河岸畔撒拉族聚居的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阿河滩村。(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