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芦花见闻:搬出深山,小产业带动大发展 青海新闻—中国新闻网-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
中新网青海新闻8月9日电(赖娜)“人挪活,树挪死。党的政策好,我们搬出深山后,愁人的水电路难题现如今都解决了。”今年已经87岁的芦花乡牙合村村民李积德做梦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
芦花乡原地处乐都区下北山地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山高路陡、沟壑纵横,吃水靠挑、交通靠走是真实的生活写照。
自然环境给芦花乡的发展带来了天然限制,长期以来都存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局,2018年,芦花乡在省、市、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施了整乡易地搬迁项目。
搬迁后,为带动搬迁妇女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芦花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扶贫 青绣”的产业模式,开办芦花乡青绣加工车间和展销中心,打造“订单—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这些绣品都是我们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纯手工的作品。大家现在看到的颈椎枕里面,添加了葛粉、桂枝、白芍、黄麻、炙甘草、干姜、大枣、清半夏、首乌藤、钩藤、丹参、茯苓、伸颈草等中药材,有助于解肌舒筋、安神活络。”在芦花乡青绣展销中心中,43岁的秦存连正坐在轮椅上对着直播间的网友介绍绣品。
“2008年的一场变故让我的生活脱离了原来的轨迹,但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了热爱的刺绣,生活也越过越好。”秦存连说。
像秦存连这样的残疾绣娘,芦花乡还有15位,她们都通过勤劳的双手“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梦。
青绣加工车间和青绣展厅的创办,将“指尖技艺”转变成“指尖经济”,解决了群众就业难题,帮助搬迁群众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劳务收入。目前,芦花乡共开办2期观摩学习班,6期订单式培训班,培养出绣娘200余名,销售收益达33.8万元。
芦花乡党委政府先后组织50名绣娘们远赴江苏、湟源、互助、民和、平安学习技术,在培训班中也引进国家级精微绣传承人手把手指导教学,让绣娘们在家门口接受培训,提升技能。
“目前,芦花乡芦盛青绣已有30名绣娘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平均每人每个月有1000元左右的计件工资补贴家用。妇女们要操持家务、赡养老人、养育儿女,可以方便她们照顾家庭。”青绣负责人王兴安说。
芦花的绣娘有汉、藏、土等民族,各民族的绣娘在长期地交流学习中不断融合,使得青绣作品既有河湟文化的底蕴,又富有民族特色。藏族绣娘的绣品沉浑厚朴、精致华丽,呈现在民族特色服饰上艳丽夺目;土族绣娘做工精细、富丽繁复,盘绣的绣法质朴细腻;汉族绣娘的绣品博采众长、富有生命,极具观赏价值。
芦花的绣娘平均年龄超过50岁,其中还有一位71岁的老人。“现在老了觉少,闲着也是闲着,能跟大家一起做点针线活,我特别开心。”东岭村王玉英老人说道。时值71岁高龄的她,依旧眼不花手不抖,穿针引线得心应手。
“小小的”青绣产业正蕴含着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的“大”作为和“大”发展。时代浪潮滚滚向前,见证着搬出深山的芦花乡从无到有的漫长岁月,也诉说着产业兴旺腾飞的故事。(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总机:86-10-87826688